买道传感网

分类

测力传感器处理方法之一的机械法是什么样的?-买道传感网官网

测力传感器处理方法之一的机械法是什么样的?

提问者:匿名

时间:Tue Jun 16 09:27:02 CST 2020

测力传感器

Tue Jun 16 11:40:01 CST 2020

热心网友

测力传感器的机械法稳定性处理,多在测力传感器电路补偿与调整和防护密封后,基本形成产品时进行。主要工艺有脉动疲劳法、超载静压法和振动时效法。

(1) 脉动疲劳法

将测力传感器安装在低频疲劳试验机上,施加上限为额定载荷或120%额定载荷,以每秒3~5次的频率进行0.5w~1w次的循环。可有效的释放弹性元件、电阻应变计、应变粘结剂胶层的残余应力,提高零点和灵敏度稳定性的效果极为明显。

(2) 超载静压法

理论上适用于各种量程,但在实际生产中以铝合金小量程测力传感器应用较多。其工艺是:在专用的标准砝码加载装置中或简易的机械螺旋加载设备上,对测力传感器施加125%额定载荷,保持4~8小时,或施加110%额定载荷,保持24小时,两种工艺都可以达到释放残余应力,提高零点和灵敏度稳定性的目的。由于超载静压工艺所用设备简单成本低、效果好,为铝合金测力传感器制造企业广泛采用。

(3) 振动时效法

将测力传感器安装在额定正弦推力满足振动时效要求的振动台上,根据称重传感器的额定量程估算频率,来决定施加的振动载荷、工作频率和振动时间。共振时效比振动时效释放残余应力的效果更好,但必须测量出测力传感器的固有频率。振动时效和共振时效工艺的特点是:能量消耗低、周期短、效果好、不损坏弹性元件表面、而且操作简单。振动时效的机理,目前尚无定论。国外专家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有:塑性变形理论、疲劳理论、晶格错位滑移理论、能量观点及材料力学观点等。只是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解释,但都没有充分的、有说服力的、权威性的试验证明。